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香飘千年 (第3/3页)
通过都梁兰这种他特别喜欢的兰草来说事寓人的,在这里都梁兰成为作者本人高尚人格与远大理想情操的象征。 ??他还在《离骚》里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字面上的意思是“早晨我饮用都梁兰上悄悄滴落的露水,傍晚咀嚼秋菊上面簌簌飘落的花瓣。” ??引申一下意思就表示诗人本人志向高洁,不愿意与那些世俗小人们同流合污,在此诗人表达了一下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决心和勇气。 ??屈原其他的作品也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到了这种名叫都梁兰的兰草,他因此开创了中国以香草寓人的文学传统,也由此奠定了都梁兰这种香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都梁这个僻静幽远的地方完成的。 ??后世有很多文人志士学习屈原的这种做法,用都梁兰来说事寓人。 ??在这里仅举一例来加以说明。 ??譬如被誉为“湘中五子”之一的邓辅纶,从曾国藩的幕府归隐田园后,也非常喜欢玩赏这种叫做都梁兰的兰草。 ??在他写的《归园田居》里,他一开始就写:“生小好奇服,撷佩都梁山。” ??说的就是喜欢在都梁山上采了这种都梁兰的香草佩挂在自己身上。 ??接上文,那么我们为什么又说楚顷襄王当时得到的情报已经有些过时了呢? ??那是因为诗人在听到郢都沦陷的消息以后,抑制不住内心对楚国故都郢都的不尽思念和对君上楚顷襄王的无限担心(这种情感,我们从《哀郢》这首诗里能深刻地体会到),下意识地或者说无意识地从都梁乘船去追寻故都,看望楚顷襄王去了。 ??他乘船从都梁河出都梁,过溆浦,出资江进洞庭湖再转汨罗江,一路上追风逐日走的都是水路。 ??而楚顷襄王带着残兵败将一路东躲西藏,走的却都是陆路。 ??两人走的路线不同,中间自然而然地就错过去了。 ??诗人沿途听见的消息均是秦军拔城略地,追亡逐北,长驱直入,势如破竹而楚国军队已呈兵败如山倒之势节节败退。 ??他感觉到楚国的灭亡似乎已是旦夕之间的事情了。 ??他非常痛心国家就要灭亡,而自己却又无能为力,也没有谁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挽救这个灾难性的,内心不堪承受的结果,所谓“哀莫大于心死”,一时之间爱国诗人屈原心如死灰。 ??在万分悲愤、无比绝望之中,他在汨罗江怀石自尽,以身殉国了。 ??等到楚顷襄王意识到情报不太准确,派人再去寻找屈原踪迹的时候已经晚了。 ??他派去的人在汨罗江畔苦苦寻觅。 ??可惜斯人已逝,空留一双草鞋在江岸边。 ??寻找他的人也只能欲哭无泪,毫无办法。 ??屈原与他的君上楚顷襄王就这么相互错过去了,也就永远地错过去了! ??在这里说句唯心的话,也许就是他们注定没有在一起共抗强秦的缘分,就像我们生活中有些男女生阴差阳错的缘分一样! ??最终,凶狠残忍的秦军没有能够如愿以偿地攻陷都梁城,楚国军民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屈原以身殉国的爱国精神的感召下在都梁山这座天险上筑起了最后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 ??这次都梁山反击战的巨大胜利,狠狠地打击了秦军士兵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也极大地鼓舞了楚国人民抗击强秦的信心和勇气,使危在旦夕的楚国居然因此获得一线生机。 ??在“勇武刚强”的“武冈(刚)”精神的激励下,第二年,“顷襄王乃收东地兵,得十余万,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秦”(《史记·楚世家》)。 ??经此一役,在大多数人甚至包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都对楚国的未来完全丧失信心的情况下而又延长了楚国国祚50多年。 ??50多年对于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来说当然属于沧海之一粟,但对比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全中国后建立的秦皇朝也只有短短的15年国祚来看,都梁山反击战对当时困难重重的楚国来说确实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