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个老祖宗_第1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节 (第3/3页)

答完之人自是被请了出去,却不是立刻离开,而是被引到了一旁的偏殿里。
  说是偏殿,其实就是一个个狭小的房间。路谦过去时,那房里已有十来人,老少皆有,应该是根据交卷的顺序安排的。
  大概是因为人在宫中的缘故,所有人都是一副坐立不安的模样,不像会试考完后那般吵闹。
  安静倒是安静了,就是静得令人害怕。
  几乎就在路谦站定时,祖宗就冲了进来:“你个混账玩意儿,你咋不跟人家好好学学?”
  路谦一脸的莫名其妙。
  祖宗压根就没给他说话的计划,径自叨叨着:“第一个交卷的那个考生,姓严的,只写了一首《省耕诗》就上交了。这属于严重违规啊!”
  第一个交卷的?那不就是坐在他右后方的考生?
  路谦环顾四周,发现对方跟他并不在一个屋里,顿时就没了兴趣。严重违规又如何?大不了也就是落榜罢了,只要没吵没闹没搞事,总不至于被治罪的。
  才这么想着,就听祖宗语带兴奋的道:“这要是搁在大明朝,必是会被判罪的,起码也要判个终生不得入仕!这人好啊,这人不得了啊,这才是有气节之人!”
  一时间,路谦分辨不出来祖宗这是在嘲讽还是真的佩服。
  趁这档口,路谦用口型示意祖宗给他说说博学宏词科的来历。祖宗嫌弃的看了他一眼:“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路谦心说,我不知道难道不应该是你的问题吗?
  教不严,师之惰。
  “罢了,也怪不得你。别说你了,只怕不少入仕的官员都不一定清楚这词科。”
  “博学宏词科的历史,只怕要追溯到唐朝开元年间,它属于科举考试制科的一种,但又是在科举制度之外的特殊存在。它跟三年一次的科举正科不同,跟恩科也很大的区别。确切的说,它更像是选择名士,而非官员。”
  这么一说,路谦就明白了。
  本届科举临时变卦,他听说是因为朝廷急缺能干实事的官员所致。而照祖宗的解说,这博学宏词科更像是正科的补充。说白了,科举的本意是为朝廷选官,而非真的选拔文词卓越之士。
  更简单的说,就是一个要能干正事的,另一个就是要能逼逼的。
  路谦两眼放光,这不正适合他?
  祖宗当下就泼了一盆冷水下来:“你就是那凑数的!依我看,举荐你的那头朱,肯定是拿你当备用的。我是不知道清朝改没改规矩,反正以前的博学宏词科,那都是举荐的。正三品以上才有资格,且不论对方是什么身份,上至进士、已入仕的官员,下至白丁,只要有人举荐皆可参与。你说,他为何不举荐自家子侄?”
  路谦才不管朱学士是出于什么目的举荐了他,就算有阴谋又如何?他孑然一身怕个啥?
  再说了,他都落着实惠了,还非要追究动机,也太扯了。
  稍片刻后,又有小太监过来了,却是要带他们回去。
  如果是正科的殿试,尽管考题更多考试时间也更长一些,但的确也是在考完当天就出结果的。通常是由圣上取三鼎甲,再由其他人评判出二榜进士。剩下的人自动算入三榜之中,赐予同进士功名,也算是变相的安慰了。
  只是令人意外的是,等他们回去后,却被要求依着方才的座次再度入座。
  随后,康熙帝宣布加试一题。
  到底是大清朝头一次增设博学宏词科,众考生估计明白的没几个,闻言也只顶着一头雾水入了座。
  只听康熙帝道:“诸位的赋文诗词,朕皆已赏阅,心中也有了数。如今,朕想问诸位一个问题,可答也可不答,无论作何解答,朕都不会怪罪于任何一人。”
  顿了顿,他又添了一句:“自然,朕还是希望诸位能够畅所欲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